“跟进式教育”理念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人:教学质量监督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4-24   浏动态览次数:10

【摘要】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构建符合高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至关重要。常州大学根据“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充分发展”的“跟进式教育”育人新模式,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保障的框架,从教学质量标准系统、组织系统、过程监控系统、信息系统、评价与诊断系统、反馈与调控系统,构建了“跟进式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迅速扩大,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国大部分高校结合自身的办学类型、办学定位与目标、所处的发展阶段,建立了不同的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即内外结合的全方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于不同管理理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于内涵建设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校内评估为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网络及时监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对于我国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缺乏系统性、保障目标不明确、教学环节标准不明晰、教学质量体系运行缺乏动力等问题。基于“跟进式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发展和学生成才成长的规律,我们对构建和完善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符合自身办学定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跟进式教育”的内涵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学校逐步构建出“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充分发展”的“跟进式教育”育人新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跟进式教育”是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与学生的变化互动共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根据这一理念,我们设计了教学跟进、管理跟进和服务跟进三大工作模块,并构建成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1.教学跟进。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教学跟进要求以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跟进的起点,以毕业后的能力目标作为跟进的终点,以培养方案作为跟进的参考坐标,以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作为关注的对象,不断地对教学条件、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进行反思和改进,实现主动跟进、及时跟进、有效跟进的多维联动,构建一个持续改进的闭环系统,最终实现每一个个体的充分发展。

2.管理跟进。管理跟进要求建立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制度体系,做到管理体制深入学生、管理手段亲善学生、管理制度围绕学生。要实现管理跟进,必须实现三个转变:第一,由学科导向转为目标导向,高校应把学科建设的中心点放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上,而不是刻意追求学科的系统性上,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都要以支撑学生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为导向。第二,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引导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考虑的是学生“学什么”而不是“我能教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的是“学生怎么学才能学好”而不是“我怎么教”,同时,评价教学也要重点评价“学生学得如何”,而不是一味地关注“教师教的如何”。第三,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转变,我国大多数高校目前的质量保障体系初步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监督、调控功能,但是在反馈、改进功能上相对较弱,质量保障的闭环系统尚未形成。

3.服务跟进。服务跟进要求根据学生多层次的生活需求,建立学生生活服务平台;根据学生获取信息的需求,建立学生信息服务平台;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建立专业咨询服务、选课咨询服务等服务平台;根据学生课外多样化的活动需求,建立活动服务平台,拓宽学生视野。教学、管理和服务跟进,使得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相结合,知识传授与素质拓展、能力提升相统一。

二、“跟进式教育”理念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设计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难题。同时,我国高校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比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大同小异,而不是考虑社会、行业和企业的需求;教学过程中以老师为中心,强调老师的教学要规范;高校在引进人才时,强调学历和成果,而忽视人才行业和企业的经验和背景;在课程设置上,考虑目前的师资情况,而不是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基础;在评价体系上,强调知识的学习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获取,忽视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评价。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已经被广泛认同,这种理念为中国工程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与“跟进式教育”中的教学跟进不谋而合,“跟进式教育”更强调对学生的全面、主动服务。以“跟进式理念”为引导,围绕人才培养的几个核心问题,即如何进行培养定位、如何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确定培养目标、如何根据培养目标构建培养方案、如何设置课程体系、如何以学生的能力培养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成绩考核、如何评价教学质量、如何保障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构建“跟进式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如图所示。

1.跟进内外需求,制定培养目标。由于高校办学层次和专业发展水平不同,其人才培养定位也不同。因此,各学院、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对照学校发展定位,跟进社会发展需求,对高校所处的区域、专业所在行业和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了解,要有毕业生、学校管理者、行业人士、企业高管以及该专业所在领域专家的参与;要主动跟进学生发展的需求,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分类别、分层次的培养;同时还要主动跟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了解家长对孩子培养中的想法和需求。跟进内外部的需求,保障高校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一致性。

2.跟进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要将培养目标分解成对应的知识、能力、素质和毕业要求的子目标,子目标要尽量细化、可以测量。培养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是构建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形成课程体系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因此,对培养目标的跟进,保障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描述的毕业要求、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与目标的一致性,这样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教学过程)中才不会偏离目标。

3.跟进毕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体系时,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将培养目标具体化为能力指标,一一分解到教学环节中,明确每个教学环节应培养哪些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任课教师清楚课程有助于学生哪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在学生整个知识结构所起的作用。培养方案中的每一门课程,对学生的毕业要求和培养子目标都有支撑作用,这样,才能保障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跟进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目标明确的教学过程实现毕业要求,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都应有对应毕业要求某一条的教学目标,因此,及时跟进教学目标,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性,需要建立一个系统性的评价方法体系。将毕业要求(即学生成果)分解至各教学活动中,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各项毕业要求进行周期性评价,形成科学的学生能力达成评价系统。同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也应由原来的教学规范转向学生能力的获取,考查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对应的能力制定标准。

5.跟进检测结果,实施持续改进。基于“跟进式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要求围绕学生能力设计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案和检测方法,对人才培养中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过程的实施等环节及时跟进,实时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从而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要使这套体系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必须建立一套内外部结合持续改进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构建学校发展定位、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家长期望和培养目标对应的外部闭环系统,构建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实施与学生知识能力和毕业要求对应的内部闭环系统。

三、“跟进式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

作为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常州大学原党委书记浦玉忠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出一条基于“跟进式教育”的育人新模式,并把这一理念在学校的整个育人环节中推广。在教学环节中,实施教学跟进,从教学质量标准系统、教学质量保障组织系统、教学质量过程监控系统、教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学信息系统、评价与诊断系统、反馈与调控系统等六个子系统构建了“跟进式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如图所示),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效果显著,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提升,该成果获2018年高等教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教学质量标准系统。标准是进行评价和管理的必要条件 。整个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的检测结果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然而,现实中我国很多高校对教学质量标准的认识还存在着许多误区,比如: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认为教师上课只要符合教学规范,有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案、讲稿等就达到了教学质量标准,而忽视了教学目标与学生能力的对应关系,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是否达成;许多高校虽然制定了教学质量标准,但存在着标准不系统,不能涵盖所有人才培养环节,标准过于定性化,无法测量等问题。学校经过多年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基于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构建了一套教学质量标准系统,包括教学条件和资源标准、学校和学院教学管理标准、理论课教学质量标准、实验课教学质量标准、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质量标准、教学资料管理标准、考试和考试管理质量标准等。

2.教学质量保障组织系统。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以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为主体,学校通过一系列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进行宏观指导、监督、评估和调控。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实施对全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领导,提出学校教学质量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性意见;组织审定有关教学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管理中心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评估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制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审定全校各专业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负责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的建设和运行;组织实施学校的质量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各学院的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评估和课程评估以及其他教学质量检查、评价活动,提供评估咨询服务;组织学校教学督导组对全校各专业教学工作进行督导;建立教学状态数据库,收集、整理、分析有关质量信息,提出年度教学质量报告,为学校决策和职能部门实施质量管理以及学院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建议。学院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主体,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制订专业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制订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教学检查、教学评价,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考核;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的常规管理;按照学校要求组织实施教学工作评估以及专项评估;建立健全学院督导制度,广泛收集教学质量信息,对学院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调控。各党政部门均具有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责任和义务,是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根据学校总体要求,不断强化质量意识,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将“质量立校”的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3.教学质量过程监控系统。围绕“跟进式教育”理念,根据教学质量标准系统,学校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教学条件的监控。教学条件必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硬件方面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设备、运动场地、实践基地等;软件方面包括师资状况、专业建设等,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要根据培养目标对应的课程体系,合理建设师资。第二,对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变动情况进行监控。学校在校内专业认证和评估中,非常关注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变动情况,要有检测结果和变动依据,持续改进。第三,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监控。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在课程中获取的知识和能力,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合理评价,教学结果应多样化,要有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取课程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依据。第四,教学建设的监控。教学的基本建设包括专业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近年来,常州大学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非常重视,先后有8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以专业认证的理念,制定了学校校内专业认证的标准和方案;根据国内外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研究理论,组织全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例如翻转课堂、慕课以及新媒体教学改革等。

4.教学信息系统。根据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自主研发的教学信息系统包括学生信息系统、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大学生学科创新系统和教师办公系统等模块,基本满足了学生学习和事务办理需求、教师的教学工作需求和教学管理的信息需求,这种多层次、立体式信息系统可以保证教学质量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5.评价与诊断系统。学校依据多维度、专业性、全程性、可持续和全方位的原则,构建评价与诊断系统,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每学期组织一次校内学生满意度调查,对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和满意度进行诊断和评价。第二,根据“跟进式教育”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组织所有专业制定校内专业认证标准,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专业认证,包括文科专业,从各专业申请的顺序进行校内认证,每年组织一次全校专业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撰写专业发展咨询报告,为专业建设提供发展建议。第三,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和诊断,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督导评教和领导评教,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持续改进。第四,联合学生工作部门,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进行毕业生质量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方案。第五,建立二级学院考核与评估制度,每年组织一次学院教学工作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公布,将所有指标的打分情况及时反馈给学院,保障学院教学工作的持续性和针对性。

6.反馈与调控系统。信息反馈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完善的反馈和调控系统能让学校决策机构及时了解教学质量信息和管理效果,也是学校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保障。学校对各种渠道的质量信息,及时整理和分析,通过以下渠道进行反馈和调控:第一,建立教学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网站、简报以及微信平台,及时发布日常教学信息,对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进行广泛宣传,对于存在问题的教师或课程,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诊断,帮助其提升教学方法和质量。第二,建立日常教学检查制度,日常教学检查包括节后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日常巡课以及教学资料检查等,检查结果及时公布和反馈。第三,建立督导日常反馈和例会制度。督导通过听课评课,参加学生座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及时了解学生需求;通过督导例会,讨论学校教学各项标准的修订,并以简报的形式将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给决策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第四,学校每年发布一次教学质量报告,对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情况进行诊断和评价,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

四、结束语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构建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经过多年探索,以“跟进式教育”为理念,构建了符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实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以对完美教育质量不断追求”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尚未形成。只有不断加强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强化教学质量评估的发展性功能,才能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摘自江苏高教202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