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吉师吉课”吉林省高校名师公益讲堂(第六讲)
发布人:基础部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4-17   浏览次数:60



4月16日晚,基础部组织全体教师准时观看吉林省教育厅组织的“吉师吉课”吉林省高校名师公益讲堂的第六讲——感悟中学习社会学知识、思考中培育责任担当。

第六讲由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社会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迟教授主讲。她分享了她的社会学本科教学案例,以腾讯会议、钉钉APP为在线教学载体,邀请一线专家联合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对话、分享、研讨中加强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学习、培育社会学问题意识与研究思维,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与价值意义之间建立联结,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过程的密切融合,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教学过程。

大学英语B级课程组教师许伟学习后,表示融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整合的专业能力,课程思政要润物无声,从细节处培养学生的向善人文素养、求真研究素养、和谐综合素养。要突破线上教学局限,发挥线上教学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动力,建立起一种课堂的连接感,进入到学生的体验当中。动态地更新课堂教学内容,用专业知识回应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生活感悟体验,优化整合资源,结合社会现实深化理论思考,与校外专家人士联合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在互动与实践中思考提高。教学过程持续化,专题研讨,聚焦知识深化理解,课后反馈回应问题,延续学习效果,学生课后评价,老师进行及时调整。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回应社会热点,联结知识价值,教产学研知行合一,把“时代之新”融入教学设计,在感同身受的情况下融入思政。

大学英语A级课程组教师刘爽通过学习刘迟教授的讲座,深有感触。通过刘教授的讲座,结合自身专业,她表示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中合理渗透课程思政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时代发展必然趋势。为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环节合理融入,避免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停留于简单的口头说教。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得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了解社会热点,有意识地强化他们的文化自信,使得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双重发展,为其今后学习进步奠定扎实的基础。

大学英语B级课程组教师张旭表示感触最深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刘教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内生动力,探索师生良性和深度互动的教学过程,通过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回应突发的社会热点问题,培育同学们的社会学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理解社会学研究和理论知识的运用;二是课后学生教学评价,通过专题研讨聚焦知识深化理解,评价反馈使教学过程持续化,延续教学效果。

大学英语A级课程组教师刘丹认为印象最深的是刘迟教授所说的现在的热词“隔空不隔爱”,以及刘雨含同学的专题视频反馈中提到的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奉献精神的感受,人一生会经历很多痛苦,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只要自己能把爱传递给他人,产生价值感,生活就有意义,这也成为学生学习的成果。通过刘教授分享她的社会学案例讲述了如何激发兴趣动力,资源优化整合,教学过程持续化,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再次体会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课堂也可以和现实生活拉近距离,理论学习服务于现实,实现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B级课程组教师谷文月表示,通过课程的学习,更深刻地感悟到线上教学更应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更明确地理解了如何将课程思政更好的融入到线上课程,以及更透彻地感受到了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中,都要做到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在思考中培育责任担当,也要注重实证,反思与求真,直面社会现实,以多角度探究社会,要坚定自己的社会立场,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价值观念,做到素养的综合提升。

供稿单位:基础部   撰稿人:崔天明  审核人:齐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