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吉师吉课”吉林省高校名师公益讲堂(第三讲)
发布人:基础部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4-14   浏览次数:54


413日晚,基础部组织全体教师准时观看“吉师吉课”教师讲堂第三讲——“成长活力与学习效果双提升”的对话式课堂设计与应用。

第三讲由长春理工大学张肃教授主讲,她从自身教学痛点出发,搭建了对话式课堂;以学生学什么为核心重构教学内容;以学生怎么学为核心,实现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素质养成的三进阶;以学生学得怎么样为核心,采用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持续改进,达到学生成长活力与学习效果同步提升。基础部的教师们一致认为张教授多年能够不断发现教学痛点,不断持续改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基础部副主任崔天明认为张教授打造的对话式课堂真正实现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激发兴趣点、理清知识点、突破疑难点、培植发散点,所有教学活动围绕目标、思维、情感三条主线,以兴趣为导向、以问题驱动,将成长活力和学习效果作为教学目标,使用多种智慧化教学工具,进行“BOPPPS+PBL”对话课堂,并做到从学生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几个方面观察学生学习效果。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的过程与收获。梳理课程育人目标,挖掘思政素材,将课程显性与隐性的思政元素最终在对话式课堂中润物细无声的体现出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刺激学生自身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认识到问题背后的理论思维与价值判断。

大学外语B级课程组带头人李宣颖认为张教授在讲座中分享的第一部分内容“我的痛点--如何读懂学生、读懂学习”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会了” 这是教与学的脱节。尤其是目前线上授课阶段,教师们更是面临这样的思考和探讨。在线上授课阶段,教与学的脱节问题因各种原因会被加剧。通过张教授的案例分析,教师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了教与学的概念,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做好教学设计,使学的效果得到最大量化。

计算机教研室教师李芬田通过聆听张肃教授混合式课程的设计与重构,认识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全过程,最终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OBE教育理念非常值得学习。张教授的报告充满激情且思想飞扬,体现出其深厚的教学积累,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教学态度,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情怀,认真聆听后深受震撼。作为青年教师要向张教授学习,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上好每一堂课作为基本使命,积极投身教学实践,不忘师者初心。

大学外语A级课程组教师奚金凤通过张教授提出的如何从“知识输入”转变为“思维产出”讲解,让她觉得只有激发学生自身的灵动性、开动思维在解决问题中才能获得实践智慧。张教授在长期教学中开发了混合式课程“三部曲:从一心六翼混合式课堂,到“同步”+“异步”在线混合式课堂,到最后的“BOPPPS+PBL”混合式课堂构建出了一个完善的对话与开放的课堂。线上侧重知识传授,线下侧重能力训练,教学过程侧重态度养成。课堂教学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序明确的目标线,提升了学习维度,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成长活力与学习效果的双提升,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

大学外语B级课程组教师马春娜觉得张肃教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入手,以过程性评价为标准,课堂内实现对话式教学的这个想法与自己课题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非常适用于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实现课堂活力,就要积极的动员学生全员参与,多方面开展对话,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也要把重点转移到过程性评价上;要实现课堂魅力,就要在知识贮备、个人魅力、课堂技巧方面下功夫,课上做学生的良师,课后做学生的益友。

供稿单位:基础部 撰稿人:崔天明  审核人:齐洪英